10月23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6省區市在京召開“共商區域協作、聯防大氣污染”會議,這已是國務院《大氣十條》頒布以來,六省區市第三次公開聚首。中央一再強調聯防聯控,全力治理霧霾。
中央強調聯防聯控治霧霾
10月23日的“共商區域協作、聯防大氣污染”會議具有一定的標志性。在六省區市前后三次碰頭中,此次會議參與者的規格最高,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主持,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北京市市長王安順、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出席。
面對最近一段時間持續的霧霾天氣,郭金龍非常著急。“現在很快就要進入采暖季了。氣象部門判斷,今冬仍可能出現連續性不利于擴散的氣象條件。”郭金龍說,如果今年冬天大氣污染加劇、重污染頻發,將會影響社會對組織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的信心。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單位面積污染物排放強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是我國大氣污染、灰霾最嚴重的區域。特別是近年來,城市之間污染相互影響顯著,大氣污染變化呈現明顯同步性,重污染天氣一般在一天內先后出現。
環保部監測顯示,以國慶期間霧霾為例,2日污染高值區首先在河南中北部和河北南部,繼而向東、向北蔓延至石家莊、濟南、滄州等地區,4日高值區迅速覆蓋到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
機動車排放是北京本地PM2.5的第一大來源,占22.2%,但從北京PM2.5來源解析看,最大的污染源還是來自河北、內蒙古等周邊地區,占24.5%。
環境監測市場蓄勢待發
一位環保行業分析師指出,今年以來,除PM2.5治理以外,環境監測也成為大氣治理領域出臺政策所關注的一大重點。隨著環境監管政策的陸續出臺,預計各地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將進一步加速,環境監測儀器行業迎來市場發展大好機遇。
今年7月,環保部曾下發通知,規定各地環保機關從2013年9月開始按照《關于加強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實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8月6日,環保部又發布了《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二五”規劃》,提出將實施基礎、保障和人才三大工程,規劃總投資400億元。
先河環保是PM2.5監測儀器領域的龍頭企業,目前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且主要采購客戶為政府部門。
環保設備企業急需轉型
近幾年刺激經濟的政策使得社會資金相對充裕,一旦看到行業有利可圖資金就會蜂擁而入,這也使得中國無論新興產業還是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呈現出普遍性和全面性特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如是說。
面對我國環保設備市場的井噴,不少專家表示擔心,一旦政策引導鼓勵,各路資金蜂擁而至,極有可能重蹈光伏業由盛而衰的覆轍。”節能環保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注意與市場接軌,避免受政策驅使搞大躍進式的發展。政府應該規范行業的標準并設定最低進入門檻,減少企業在中低端領域的過度競爭。建立技術交易機制和技術交易市場,加速技術的更新換代,鼓勵向高新技術水平方向發展。“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方面,節能環保設備生產方面可能會因政策刺激,生產門檻較低出現產能過剩,這是需要防范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節能環保設備使用和技術服務關聯度更大,包括環保設備是否使用以及對違法處罰力度大小等,以及政府在環保政策的制度安排和行政管理水平。
當前,我國環保產業正在努力超越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傳統產業階段,將經歷由制造業向服務業的升級轉型,同時,市場對環保產業的供給能力和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保設備企業也在紛紛向提供系統化的綜合解決方案轉變。
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是要規范管理,結束環保產業無序、雜亂的狀態。加快環保技術產品標準化建設,即制定環保產業的技術規范、產品標準和企業標準,有的還應制定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清理整頓、規范環保市場,形成長效的監管機制。二是要引導資金流入具有高技術水平研發的企業,有助于提升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環保設備產業由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升級。
(責任編輯:jinliy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