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始建于1991年中科院冰川凍土研究所的冰芯實驗室,發展至今,研究方向也由最初的冰芯記錄擴大到冰凍圈過程研究、冰凍圈環境記錄研究、冰凍圈與氣候模擬、冰凍圈與水資源、冰凍圈與寒區生態以及冰凍圈變化的影響、適應與對策綜合評估等。
“冰凍圈是我們的研究對象,實驗室開展的科研緊密圍繞國家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如今,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深化冰凍圈過程和冰凍圈記錄研究,模擬冰凍圈變化與氣候變化的關系,揭示冰凍圈變化的規律和機理,闡明冰凍圈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預測氣候變化影響下冰凍圈的資源效應、環境效應和生態效應,提出適應與減緩冰凍圈變化影響的對策,為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自成立以來,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支撐團隊根據新老設備量體裁衣,設置了一系列實驗室急需的前處理裝置項目,在改善了實驗室硬件條件的同時,為科研人員獲得實驗數據創造了良好的軟件環境。
康世昌介紹道:“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僅擁有先進的實驗室分析儀器,還有完善的冰凍圈野外觀測平臺系統。”
目前,支撐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野外臺站主要包括:新疆天山冰川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天山冰川站)、藏北高原冰凍圈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格爾木站)、玉龍雪山冰川與環境觀測研究站(玉龍雪山站)和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觀測研究站(祁連山站)、托木爾峰冰川與環境觀測站(托木爾站)、唐古拉冰凍圈與環境觀測研究站(唐古拉站)等。
此外,實驗室還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建立了多個半定位觀測站,如珠峰、西昆侖山、祁連山中段、天山西/東段、阿爾泰山、海螺溝等地的考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