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將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法實施在即,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扮演好什么樣的角色?如何進一步強化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近日,記者采訪了國內雞肉加工供應商、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韓家寰。
韓家寰認為,圍繞打造“舌尖上的安全”,首先,食品行業應當牢固樹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律意識,特別是對于肉蛋奶等動物蛋白產品的生產企業而言,其在食物鏈中的安全風險較高,必須同步做好源頭產品的農場管理及加工工業的管理。在保障從農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方面,生產加工企業責無旁貸。韓家寰說:“恰如消費者購買汽車的輪胎出現質量問題,從法律關系的角度看,首先要追究的是汽車生產企業而不是輪胎企業的法律責任。食品生產企業是產業鏈附加值的最大獲益者,所以,盡管其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合格的,但是在任何流通環節上出了問題,都要負起責任,先把食品召回,再追查是誰的責任。”
其次,食品生產經營龍頭企業應當在追求質量優良、食品安全及高衛生標準方面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在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方面率先垂范。韓家寰介紹說,以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雞肉特許供貨商為契機,大成食品率先在業內推出了“食品安全實名溯源系統”,消費者只需在手機輸入大成“姐妹廚房”雞肉產品包裝上的安心碼,便可詳細了解精確到人的飼料來源信息、孵化養殖信息、深加工信息等,這一可復制的安全管控體系目前已向社會無償開放。韓家寰認為:“提升源頭養殖農場及其使用的飼料、藥品等的安全管控,建立全程可追溯食品管理系統,是改善肉蛋奶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現有互聯網技術手段下,食品生產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應當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經驗,要舍得在食品安全檢測可追溯體系建設方面進行成本投入,這既是重拾消費者信心的需要,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最后,韓家寰還認為,面對當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應當在重塑食品產業整體形象方面共同發力,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品牌信任,呵護好共同的市場環境。“在食品安全領域,往往是‘一損俱損’,一家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最終讓整個行業受損。”韓家寰舉例說,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內奶粉業一蹶不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基本被洋品牌占據。福喜事件后,大家當時也普遍認為,隨著競爭對手出現問題,作為肯德基[微博]、麥當勞[微博]、德克士等快餐連鎖最大雞肉供應商的大成食品將從中獲益,但事實上,大成食品并未從此事件中獲利,“因為個別企業出現質量問題后,大家都不消費雞肉了。”韓家寰認為,新《食品安全法》建立了最嚴格的監管處罰制度,增設了責任約談、風險分級管理等要求,同時實行有獎舉報和責任保險制度,這為國內食品行業重塑食品產業整體形象提供了新的契機。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當務之急,依然是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危機問題。這需要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嚴格自律和信息透明,也離不開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同時還要發揮好消費者、行業協會、媒體等的監督作用,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