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早在2009年就開始監測PM2.5,擔此重任的正是同年成立于北部新區的大氣環境綜合觀測超級實驗室。
作為首家正式參觀超級實驗室的媒體,筆者近日參觀了重慶市環保局下轄的這個實驗室。
重慶環境監測中心自動監測室的工作人員李禮說,超級實驗室無論是占地面積、設施數量、監控項目還是分析能力都是重慶同類大氣監測室中的翹楚,而里面有20多臺環境監測儀器監測的50多項數據都與PM2.5有關。
對大氣污染物實時跟蹤
實驗室分成左右兩間,每間有十幾張桌子,上面擺滿儀器。“共有40余臺吧。”李禮說,除了監測PM10、PM2.5等常規項目外,超級實驗室里還配備了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黑碳儀、大氣穩定度儀、雙通道顆粒物分析儀、顆粒物粒徑譜儀、二氧化碳分析儀等一大批高精尖端在線監測設備。
其中,顆粒物粒徑譜儀實時監測環境空氣中PM10、PM2.5、PM1的質量濃度及數濃度,同時監測多個通道的粒徑分布。
每臺儀器的數據收集反饋時間長短不一,有的是及時反映,有的則是要一個小時后再出數據。李禮說,他們會在辦公室等待數據的傳輸,再進行相關的分析歸納。
花大精力關注PM2.5
李禮說,40余臺儀器里就有20多臺是用來監測PM2.5,會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多達50多項指標的相關分析。
李禮指著第一間實驗室里一臺管道穿破屋頂、長得像飲水機的儀器向記者介紹道,這臺儀器是實驗室最昂貴的設備之一,造價高達200多萬元。
李禮表示,其實跟百姓緊密相關的只有質量濃度,這也是主城30個監測站都在監測的數據。“我們收集研究PM2.5的其他幾十樣指標,是為了后來的科研項目做準備。”
數據為決策提供依據
“我們的分析結果是要直接為后來的決策提供依據的,因此意義重大,不敢馬虎。”
李禮說,除了要分析大氣污染物的來源、原因,為后續工作提供依據指導外,超級實驗室的工作還包括一系列國家級的科研活動,因此工作量和壓力都還是比較大。
“我們實驗室成立以來,就對PM2.5進行監測,監測出來的結果顯示,重慶其實污染并不嚴重,要遠遠好于京津冀等地。”李禮說,2013年1月1日起開始公布重慶的PM2.5數據,是因為當時出臺了國家級標準,按標準來發布更權威也更精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