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但是在現實中,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拷問著生產者的良知,也一次次沖擊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各項事實證明,食品安全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本周是2015年的食品安全周,6月15日,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開幕,作為食品安全周的第一項活動,農業部、食藥監管總局、質檢總局分別發布了農產品、食品、進出口食品今年以來的抽檢情況。當前的食品安全整體狀況如何?為了維護食品安全相關部門又有哪些新手段?
今年上半年,農業部對31個省(區、市)的152個大中城市、96個品種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6.2%。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程金根介紹說:其中,蔬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5.2%、96.4%、99.4%和94.8?%,畜產品“瘦肉精”監測合格率99.9%,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穩中趨好。
2015年1-5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來自179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實施嚴格檢驗檢疫監管,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927批次、1275萬美元。不合格進口食品幾乎涉及了所有的食品種類。
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介紹說:造成進口食品不合格的原因較多,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標等安全衛生問題較為突出,占到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批次的46%。其中,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的共233批次,微生物污染的共153批次,對于檢出的不合格食品,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均按照有關規定做了退運或銷毀處理,未進入國內市場。
而國內食品的情況,食藥監總局近期抽檢糧食及其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產品1159批次。其中合格1125批次,不合格34批次。不合格情況主要包括: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10批次。農藥殘留等安全性指標超標2批次。致癌物苯并芘等安全性指標超標1批次。微生物等安全性指標超標4批次。破壞營養的揮發性鹽基氮和酒精度等品質指標不達標17批次。
對于不合格產品,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監管三司司長王紅介紹說:對38家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立案調查,20家企業在整改中,對岳陽市云溪區美孜孜食品廠提出警告,溧陽市阿林食品有限公司已移送公安機關調查處理。為方便公眾查詢已公布的食品安全檢測抽檢信息,我們即將上線抽檢信息查詢平臺。
另外,王紅表示,除了公布不合格信息外,還會公布合格信息,以防企業濫用抽檢信息。過去我們只公布不合格的信息,今年以來我們把合格的信息也公布,但是合格的信息和不合格的信息性質上是有區別的,因為一個食品只要有一個強制性指標被檢測出不合格,那它就是不合格的,但是我們檢測的指標不是所有的指標,也不是所有的批次和所有的產品的指標,我們是抽檢,說我經過國家抽檢都合格了,過去有的企業就這樣,這次我們做出特殊聲明,我們的合格信息只對我們抽檢的信息給大家參考。
當然,食品安全最終更離不開法律的維護,從今年10月1日起,新的食品安全法將會施行,這部新法對原有70%的條文進行了實質性修改,堪稱“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
對此,中消協律師邱寶昌評價說:明確了約談責任,下級監管部門如果不利,上級食品監管部門可以約談,生產企業如果沒有按照食品安全法從事生產,食品監管部門可以約談,以及民事賠償的價款的10倍和損失的3倍的賠償,以及行政處罰的有六項的30倍貨值的高昂的處罰,還有一個,增設了行政拘留。
而對于這部“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則表示,良法還需要執行到位。“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出臺了,如果不能做到廣而知之,普遍遵從,嚴格執行,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當前食品領域一些不法分子,見利忘義,不講信用,已經成為一大社會公害,各級監管部門,要準確理解、全面掌握新食品安全法的各項規定,提升干部隊伍履職盡責的能力,對于那些利欲熏心,挑戰道德和良知底線的不法分子,要嚴肅懲處,切實維護法治誠信、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