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中游設備供應、下游運營維護更具投資價值。根據賽迪研究成果,環境監測產業按監測對象分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其他監測。環境監測產業鏈中,上游硬件、軟件、試劑發展較為成熟,一般外部引進,投資價值較小;中游監測儀器企業會引進關鍵零部件進行系統集成,對技術要求較高,利潤水平高、投資價值較大;國家正在力推環境第三方運營維護(環境服務業),對運營維護企業技術水平、資金及融資實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下游具備一定投資價值。
需求:市場推動因素眾多。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13 年全國環境監測產業規模159 億元,同比增長26%;增長主要原因來源于大氣污染監測系統。2014 年,我國銷售各類環境監測產品同比增長19%,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但2014 年監測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僅5%,差異原因是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降及產品結構變化;供給:競爭格局基本穩定。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14 年排名前十企業銷售收入38 億元,占行業銷售收入62%,與2013 年持平,環境監測市場競爭格局基本形成。
在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降、利潤空間下滑的背景下,企業研發投入/銷售收入指標是否提高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環境監測企業研發費用總量、研發費用/營業收入比重均保持增長;此外國內企業針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監測儀器以收購為主;未來:氣 水 運營維護 智慧環保。1、空氣質量監測將向更廣泛區域監測發展;污染源監測將向燃煤鍋爐、超低排放監測發展;VOC 監測已被納入十三五規劃,政策推動下潛在需求即將爆發。2、水十條將推動水質監測細分領域發展。3、在國家大力推動第三方運營維護服務的背景下,環境監測儀器廠商正在由單純的設備提供者向環境監測系統及運營維護轉型。4、智慧環保發展的驅動因素主要包括提高原始數據資源使用效率,為差異化收費提供數據基礎,強化環境應急與預警監測等;智慧環保的商業模式日漸清晰,有望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