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南株洲農副產品生產經營單位自己設立食品安全檢測室,對產銷的果蔬農藥殘留是否達標進行內測。但是近年來,組委會曾多次組織人大代表明察暗訪,發現一些基地和市場很少使用檢測室,因此,市人大代表曾仡提出,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建立獨立于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企業的第三方檢測制度。
每日端上餐桌的果蔬,如何才能吃得放心?湖南株洲市人大代表曾仡建議,建立獨立于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企業的第三方檢測制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現狀
農產品自檢室閑置
曾仡介紹,目前我市農副產品生產經營單位采取的是“自律檢測”方式,也就是企業、市場自己設立食品安全檢測室,對產銷的果蔬農藥殘留是否達標進行內測。我市農業部門對這些果蔬基地,則采取抽檢和巡檢等方式進行監管。
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行組委會調研顯示,截至目前,我市有40個蔬菜基地建立了食品安全檢測室,城區大型農副食品批發市場、超市和農貿市場也都設有檢測室。“近年來,組委會曾多次組織人大代表到這些地方明察暗訪,發現一些基地和市場很少使用檢測室,檢測工具上甚至有一層灰,這樣就難以確保產銷的農產品是否安全。”曾仡說。
曾仡說,另一方面,目前產銷的農產品,仍處于多頭管理狀態,如果發生食品安全問題,這樣的監管模式,就容易出現協調難等問題。
建議
第三方機構介入農產品安全檢測
“要確保食品安全,就要不斷完善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曾仡認為,一方面,做好農產品流出前的安全檢測;另一方面,農產品流入市場后,對其來源、農藥殘留等方面數據也應建立檔案,一旦出現問題,都可以立即追責到人。
曾仡提出,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建立獨立于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企業的第三方檢測制度。一方面可以彌補目前檢測力量的不足,降低政府監管的建設成本;同時,第三方機構同政府部門不存在利益關系,其技術能力、質檢體系受職能部門監管,最終形成以第三方檢測為技術依據,社會監督、司法監督、市場約束“四位一體”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
回應
引入第三方機構具有可行性
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主任蘇大勇認為,目前我市流通的農產品,約有75%由本地自產。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相當于給我市蔬菜食品安全多加了一道“保險”,具有可行性,但具體還有待政府規劃。當然,引入第三方機構的同時,也要從經費、人手等方面加強職能部門的檢測水平,守好農產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責任編輯: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