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海南省六屆四次會議將于1月25日開幕。針對海南省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例少情況,民革海南省委會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培植環境公益組織發展壯大,環境監測機構要為環境公益訴訟提供證據;另外在訴訟和鑒定過程中降低門檻,讓更多的公益組織能夠參與進來。
海南社會組織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少
民革海南省委會認為,2015年1月,最高法對外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2015年剛剛實施的《環保法》以及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中環境公益訴訟進行具體規定,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基金會等,可以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該規定的出臺為支持環境公益組織發揮參與和監督作用作出了強有力的支持。但卻因種種原因,海南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例少,實施效果不樂觀。
建議解決舉證難和鑒定難的環境訴訟瓶頸
民革海南省委會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制定、出臺賠償標準,方便法院作為判決依據。建議建立司法鑒定機構,盡快開展相關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注冊,并明確環境污染鑒定評估機構接受委托并提供鑒定報告的法定義務,解決舉證難和鑒定難的環境訴訟瓶頸問題。
財政部門要按照《海南省環境公益訴訟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精簡環境公益訴訟的申報程序,并加大扶持力度,如取消案件受理費。通過建立公益訴訟基金、公益訴訟獎勵、政府購買服務、專項撥款、人才推介等方式給環境公益訴訟組織以切實的經費保障與支持。
環境監測機構要為環境公益訴訟提供證據
民革海南省委會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改變監管方式,讓環境公益組織和社會公眾參與監管。做好環保信息公開,尤其是環境監測儀器,應為環境公益訴訟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支持。
政府有關部門要要積極培植環境公益組織發展壯大,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環境公益訴訟專項基金,保證基金運行的公開與透明,解決環保組織經費難題;加快發展環保涉訴中介機構,鼓勵律師、學者和環保專業機構參與公益訴訟,為環保公益訴訟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在訴訟和鑒定過程中降低門檻,讓更多的公益組織能夠參與進來。
與此同時,還要建立社會組織環保公益訴訟獎勵制度,對一些積極參與環保公益事業并作為環保公益訴訟原告的社會組織,在其獲得勝訴判決后,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
通過加強宣傳,喚醒公眾環境訴訟意識,讓污染區的民眾知道,自己無法訴訟,可以由環境公益組織代理或者幫助他們進行訴訟,形成支持環境公益訴訟的氛圍。
(責任編輯: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