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多、監管人手少,是目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面臨的困境。而放手讓公眾參與到食藥安全治理中,拓寬社會共治渠道,則可以促使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前置、提前防范,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近年來網絡餐飲服務發展迅速,雖然方便了人們的日常飲食,但入駐商家資質審核卻也往往是“老大難”問題。海量的平臺信息如何有效監管?松江區市場監管局聯合第三方機構招募2000余人次普通消費者,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轄區內網絡訂餐平臺商戶的普查,從中篩選出了339個有價值的違法違規線索,查處了98戶次的無證餐飲。
招募消費者擔任“暗訪員”
如今,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在監督檢查中,會從社會第三方機構招募“暗訪員”,他們通常來自普通消費者,對各種類型的餐飲門店進行暗訪檢查,并將拍到的照片和檢查記錄通過APP傳遞給監管部門,方便監管部門快速高效地掌握轄區內餐飲單位的情況。
近期的檢查中,暗訪員到達一家“快樂檸檬”,對門店環境衛生、從業人員加工規范、菜單和證照公示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在公示欄中證照信息不全,未見食品經營許可證。得到消息反饋的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立刻來到該店。經過與店主的電話溝通及監管信息查詢,確認該店具有食品經營許可證資質,但由于沒有在公示欄內公示,不排除后期遺失的可能,執法人員還是當場給該店開出了詢問通知書,責令改正,要求店家進行“亮證”并將進行跟蹤復查。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一家合法經營的餐廳,需要公示的信息有哪些?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介紹,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笑臉平臉哭臉”等食品安全評價信息、從業人員健康證等,有些企業還會張貼食品安全承諾書。消費者在查看信息公示時可以著重留意這些信息,建議選擇公示信息完全的規范餐廳就餐。
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動員普通消費者成為監管的“眼睛”和“觸角”已在慢慢成為現實。此前,松江區市場監管局通過培訓消費者,使他們成為網絡訂餐的調查員,線下核查實際地址和證照地址是否符合等信息,防止一些無證商戶和“幽靈”商戶渾水摸魚。此次調查共線上篩查2000余戶次,線下核查1655戶次,監管部門從中篩選出了339個線索進行后續核查處置,包括證照公示不全或公示信息不一致、超范圍經營(高風險食品)、外賣送餐員未隨身攜帶健康證等問題。
組建市民食品安全巡訪團
自6月中旬起,松江區市民食品安全巡訪團組建工作正式啟動,成員來自社會各界熱心公益的志愿者,對松江的食品安全情況進行明察暗訪,招募令發布不足一周,已收到近百名志愿者報名。
市民申女士和陸先生就是首批報名的志愿者成員。他們跟隨市場監管局監管人員前去餐廳進行執法檢查,學習和了解食品安全檢測的要點和細節,以便為日后志愿工作的展開打基礎。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專門編寫了一套“順口溜”,志愿者可據此比對餐廳各項是否“達標”。“食=人+良:一看證照二者均齊全;而看餐飲等級笑臉迎;三看人員健康狀況優;四看場所干凈又衛生;五看控煙標識墻上掛; 六看食材新鮮烹佳肴;七看投訴電話明公示;八看文明標語貼餐桌; 九看臨保食品放專區;十看消毒設施記錄齊。”之后,志愿者們還將把這份“順口溜”張貼板和食品安全倡議書貼到每家餐廳。
據介紹,市民食品安全巡訪團成立后,松江區食藥安辦將對巡訪員們配備統一工作裝備,制定巡訪員工作制度,同時,將集中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未來,食品安全巡訪員將持證巡訪,采取集中與分散、明查與暗訪、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以收集情況、聽取意見為主,并用攝影、攝像、錄音、文字記錄等形式,采集食品不安全、不規范等現象,發現和尋找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向區有關職能部門反映。
組建市民食品安全巡訪團,正是拓寬社會共治渠道,為食品監管引入了第三方的“新眼睛”,將壓力和責任傳遞給食品經營者,從而形成經營者自律、政府部門監管、社會群眾監督的“三位一體”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