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務院出臺了《大氣十條》,為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前進的道路,而今年正是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各地紛紛拿出奇招,監測大氣質量,助力環保事業,推動環境監測行業的蓬勃發展。
山東濟南市環保局與山東大學大氣監測課題組聯合開展出租車移動平臺大氣顆粒物監測項目;
廣東佛山禪城區環保部門除了常規監督巡查及定點大氣監測外,利用了無人機這一“武器”飛行監測大氣情況;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創新大氣監測新模式,采用移動精準監控和固定預警監控相結合的方式,助力轄區打贏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湖北襄陽市環境監測站使用激光雷達后,附近方圓幾公里內的污染源分布情況盡收眼底。而針對空氣質量有重要影響的南北通風廊道區域,則計劃在襄城區、東津區、襄州區、高新區加密布置180個左右大氣監測微站;
………
各地緊鑼密鼓地建立環境監測點,說明了環境監測越來越成為重中之重,社會的關注點由關注經濟到更加關注到我們人的生活質量,環境質量是提高人民幸福生活質量重要的途徑。
為了保障環境質量,各地對環境的投入不斷加大,不斷創新環境監測方式,保護環境早已寫上了征程,這是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的契機。
據了解,環境監測行業現在主要包括兩塊主要業務,一是環境監測所需環境監測儀器的生產,指能夠用于監測室內外環境各項參數的各項儀器,比如說水質監測儀、煙氣監測儀、生態監測儀、固體廢棄物監測儀等。
第二塊則是為污染物排放企業提供第三方環境監測服務。監測企業獨立搜集排污企業的環保數據并發送給環保部門。他們使用自己的產品和技術手段,為地方提供大氣、水質量監測和技術管理等服務。
在物聯網的浪潮下,環境監測行業與互聯網的聯系也越來越密集。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至今,從常規的監測站到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從簡單的提供環境監測數據,到精確的鎖定污染源頭;從傳統的手工監測到現在的在線監測系統可以實時上傳和反饋數據,環境監測行業在不斷的創新和進步,煥發出越來越大的活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而現在距環保稅開征不足1個月。根據該法,應稅大氣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環境監測是一項不會停止的工作,隨著國家的關注和各地的投入,在未來,環境檢測行業還會繼續有更大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