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今日就《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解讀等情況舉行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劉華介紹,中國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核安全戰略,實現發展和安全兩個目標的相互促進,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總體框架下,每五年制定和實施核安全規劃,目前正在實施的是《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和2025年遠景目標》。
劉華指出,去年開展核安全“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預計的各項目標基本滿足進度要求,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如期完成,《規劃》的實施總體進展良好。
核電廠的安全保持了世界先進水平。實施福島事故以后的安全改進行動,開展核電廠安全管理提升年專項行動,近五年核電國際運行者協會WANO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核電廠運行機組80%的指標優于世界中值水平,其中70%的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值。
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環設施安全水平持續提升。加強了我國研究堆核燃料設施的安全改造,實施定期的安全審查。
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治理取得成效。13項早期核設施完成了退役,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處置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核技術利用裝置管理更加完善。我國將放射源百分之百納入安全管理,建立了高風險源的在線監控系統,放射源的事故發生率持續降低。
鈾礦冶設施退役取得進展。完成了29個2010年以前關停的鈾礦冶設施的退役,127個歷史遺留的鈾礦冶地址勘探設施的退役治理。
核安全設備監管進一步加強。推進了核電設備自主化和安全水平、質量水平的提升。對違規操作、弄虛作假的企業嚴厲打擊、嚴肅查處。
核安保水平進一步提升。7家核電廠開展了安保系統的升級改造,10個省(市)的城市放射性廢物庫進行了安保升級。
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體系不斷完善。組建了10個國家核應急專業救援隊,建立了3個集團公司應急支援隊。
核安全科研取得成效。建成了3個核安全研發創新平臺,開展了13個領域39項核安全技術研究。
核安全監管能力持續提升。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建成投入使用,輻射環境監測網基本建成。
(責任編輯:金利儀器l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