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環境監測數據的分析,74個城市中,PM2.5的濃度年均值是72微克/立方米,超過了二級標準1.1倍(我國的二級標準年均值是35微克/立方米),僅有海口、舟山、拉薩三個城市完全達標。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是空氣污染相對較重的區域,其中,京津冀區域的空氣污染最重。京津冀13個城市中,11個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其中有7個城市排在前10位,部分城市的空氣質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占到全年天數的40%。
吳曉青首次公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重點區域的PM2.5濃度水平,其中京津冀PM2.5平均值106微克/立方米,長三角67微克/立方米,珠三角47微克/立方米。由此可見,京津冀(離達標)差距最大,珠三角希望最大,長三角介于二者之間。
環保投入將超過5萬億
環保投入是我國堅持保護環境基本國策、推進可持續發展、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物質保障。對環保的投入,中央政府是高度重視的。“十二五”前三年,我們國家環保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每年以2000億元以上的幅度在增加。
吳曉青列舉出一串數字:2011年,全社會環保投入是6026億元,2012年是825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9%,2013年將超過1萬億元。預計,“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入可能要超過5萬億元。
這些投入包括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的投資。其中,中央政府的投資,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國公共財政節能環保投資的支出分別為2641億元、2963億元、3383億元,年均增長超過了14%。
農村污染防治始終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重點。從“十一五”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農村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在不斷加大。從“十一五”到現在,國家累計投資超過了195億,支持農村污染防治,減少農村面源污染。
影響GDP也要保護環境
揮之不去的霧霾再次反映出當前我國大氣污染的環境形勢異常嚴峻,這是國家以重化工為特點的產業發展模式,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快速增長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帶來的污染。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超過了環境容量,其結果是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中國在追求GDP的同時,也為此付出了環境的代價,而這個代價是沉重的,是巨大的。現在治理空氣污染以及水污染和其他污染,會影響一些GDP,但為了保護環境,必須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