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捷倫:新一代測序技術助力慢粒精準診療
9 月 22 日為國際慢粒日,“慢粒”即慢性髓性白血病或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是一種血液和骨髓癌癥,是白血病中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在我國約占白血病發病率的 15%。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靶向藥物的出現,通過規范治療和定期監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已經從“不治之癥”轉變為“可治、可控”,甚至可以“停藥治療”的疾病。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特點是會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確,但認為費城染色體與該病密切相關,大約有90% - 95% 的病人出現費城染色體(Ph1)。
Ph1 是 CML 的標志性染色體變化,由非隨機 t(9;22)(q34;q11) 形成。在 9 號染色體斷裂點上有 c-abl 基因,它的變異性可大于 100kb。bcr 基因位于 22 號染色體,是一個變異性很小的 5.8 kb DNA 小片段,易位后 22q- 和 9q 結合部形成 bcr/abl 融合基因,編碼一個特異的 210 kb 蛋白質(P210),它是一種酪氨酸激酶,在腫瘤的發病中起作用。
電影《我不是藥神》一度引起了社會共鳴,影片講述的是由于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原研藥過于昂貴,一位保健品店老板前往印度購置仿制藥的故事。影片中被應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藥物,是一種分子靶向藥。普通的藥物,通常在進入體內后只有一小部分能夠真正的作用于病變部位。然而靶向藥物的作用更像是一枚導彈,在進入人體后直接“瞄準”特定的位置積蓄或釋放有效成分,從而有效且精準的治療病變部位,并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然而,靶向藥物的有效性是因人而異的。靶向藥物之所以效果好、副作用低是因為它能針對特定的靶點發揮作用,而它的局限性也正是源于此。因為每個人的基因型都不盡相同,所以并不是每個人都具有靶向藥物所針對的靶點。
那么,醫學上該如何發現這些“靶點”呢?
使用靶向捕獲測序技術,可以高效地將變異位點“抓”出來進行深度測序,從而實現對特定靶點的分析。在選擇靶向藥物之前,需要進行相應的基因檢測,弄清楚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上是否有符合該靶向藥物特定的位點,只有存在該敏感的位點,靶向藥物才能真正的有的放矢。然而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腫瘤細胞對于藥物也有可能會產生耐藥性,這將導致靶向藥物的效果明顯下降。因此,同樣也需要對耐藥位點進行監測。
安捷倫科技致力于為客戶最具挑戰性的難題提供更可靠的答案。Glasgow 精準腫瘤實驗室基于其安捷倫 SureSelect 靶向捕獲技術,設計的 262 基因的專門針對于血液腫瘤的 Panel 可以很好地識別出腫瘤相關突變位點,為血液腫瘤的治療提供用藥依據。該 Panel 包含了 CNV、SNVs 以及 indel 的檢測,同時可以提供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 和腫瘤突變負荷 TMB 的數據。
由于大多致病突變發生在基因外顯子中,一系列大規模人群臨床研究都揭示 WES 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是目前最簡單高效基因檢測技術。因此對于未明變異的慢粒疾病,可以通過全外顯子組測序進行檢測。
安捷倫 SureSelect 人全外顯子 V7 設計精雕細琢、測序量低,是最經濟有效的外顯子組解決方案之一。采用人參考基因組序列版本 GRCh38/hg38* 來設計,帶來最新基因組的獨特優勢。SureSelect 人全外顯子 V7 靶向 RefSeq、GENCODE、CCDS 和 UCSC 已知基因數據庫的蛋白質編碼區域,以及 ACMG 指南包含的所有致病性變異,進行數據的二次挖掘。這項創新的捕獲探針設計能以最少的測序量實現最大覆蓋率。
(責任編輯:金利儀器l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