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羅湖檢驗檢疫局精心打造的羅湖口岸核輻射實時視頻定位監控系統,于2013年9月13日研發成功并正式投入試運行,經過半年試驗表明,運作良好,監測準確性高,漏報率低,羅湖口岸以高標準、高技術、高定位開辟了核輻射監控技術和核輻射放射性檢測上的一個新歷程。
羅湖口岸是中國目前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陸路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約25萬人次,最高峰達39.4萬人次。羅湖局長期駐守在口岸第一道防線,時刻履行國門安全的重要職責。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國際反恐形勢及國內外疫病疫情形勢異常嚴峻,因此如何做好口岸核心能力建設,形成長效監控機制,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對保障口岸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應對日本核泄漏危機,進一步保障口岸安全,羅湖局早于2011年配備了通道式核輻射監測儀以及便攜式核輻射個人劑量儀。便攜式個人劑量儀一般用于檢測而不作為常規監測手段使用,而在通道式核輻射監測儀運行的一年多時間里,點監測的局限性與羅湖口岸人流密集的矛盾問題逐步顯現,對口岸反恐監測模式提出新的挑戰。
通道式核輻射監測儀采取行人通過門式設備監測模式,實現該“點”的輻射劑量測量,一旦該點輻射超標,則發出報警信號。但輻射場強度的大小與測量點和輻射源之間的距離成平方反比關系,距離輻射源1米處的輻射場強度僅是0.5米處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分布式“點”測量的方法存在巨大的檢測盲區,無法準確定位遠程高劑量核輻射源。
隨著深港交流日益頻繁,羅湖口岸人流密度屢創新高,尤其在節假日或長假期,口岸人流密度太大,人流高峰期旅客通過通道式核輻射監測儀將直接導致人流容度高,嚴重影響正常通關。門式設備體積為2平方米至3平方米,重量達600公斤,設備必須在固定通道安裝,導致監測范圍受限。而口岸現場為實現分流人群,不定期調整旅客查驗通道,就導致了門式設備被屏蔽在通道外,無法實施正常監測。
通道式核輻射監測儀必須引導人群通過門式設備,實現對通過人流核輻射的監測。然而固定安裝在旅客攜帶物查驗區的通道式核輻射監測儀,無法與安裝在入境通道第一道防線的體溫視頻監控系統實現整合。同樣具有監測功能的兩套系統由于“點”和“面”監測模式的不同無法整合到一個工作臺,這就要求口岸現場必須分派兩批人手監控系統,在羅湖局現場工作人員緊缺的情況下,給資源調配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基于通道式核輻射監測儀存在一定缺陷,怎樣在羅湖口岸大面積、無死角、不遺漏地監控高密度人流的核與核輻射有害因子,是研發新系統的研究重點。
羅湖局打破核輻射傳統監測“點測量”的思維定勢,充分準備,創新思路,開闊視野,利用國家質檢總局開展科技計劃項目的契機,運用局內科技人才的專業力量,在現有體溫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全通道實時定點監測的技術支持下,集聚清華大學在核與核輻射監測方面的科研成果,研發核輻射實時視頻定位監控系統。該系統集遠程快速定位、實時監控、路徑跟蹤和輻射劑量測量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精準定位,熱點鎖定。
該系統集合了視頻監控和精準定位的特點,通過全通道監測行進中高密度人流的輻射水平,準確報警輻射超標區域并精準定位,快速鎖定嫌疑人,解決了通道式核輻射檢測儀無法遠程定位高劑量核輻射的缺陷。
探頭輕便,同臺監測。
該系統的監測探頭體積不到0.026平方米,可直接懸掛于通道上方進行全通道監測,實現行人無障礙通行,完全符合高密度人流的羅湖口岸實際應用需求。該系統與原有體溫視頻監控系統在同一個工作臺上實現資源整合,“雙監合一”同臺監測的實現,為羅湖局現場工作人員人力資源調配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指揮調度,監測精確。
該系統采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將大量實時輻射監測數據匯總、分析,逐步建立一套全新的核與核輻射應急指揮系統。
經過半年試驗,羅湖口岸兩臺核輻射視頻監控系統報警332次,達到成像條件的有120次,使用便攜式巡檢儀復測確認的有120次,早班時段16次,中班時段76次,晚班時段28次,探測成功率可以達到99.9%,誤報警率<0.01%。實際有效監測天數為96天,平均每天報警不超過4次,需要復測的不超過兩次。人員監測過程中,100%的報警所發現的核輻射超標,經過核實均為放射診療患者,檢驗檢疫人員均采取現場放行措施;而在行李監測過程中,沒有發現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