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權力機關24日通過史上最嚴格的環保法修訂案。新環保法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此舉為深受環境問題困擾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提供最有力環保法律后盾,有助于扭轉伴隨其經濟快速發展而生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環保法歷經曲折終形成
歷經四次審議,環保法修訂案24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此間環保專家認為,修訂后的環保法有可能成為現行法律里面最嚴格的一部專業領域行政法。
修訂后的環保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完善了生態保護紅線、污染物總量控制、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跨行政區域聯合防治等環境保護基本制度,強化了企業污染防治責任,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還就政府、企業公開環境信息與公眾參與、監督環境保護作出了系統規定,法律條文也從原來的47條增加到70條,增強了法律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
已經實施25年的《環境保護法》,與經濟社會發展特征和新理念明顯不相適宜,存在操作性不強、環保執法疲軟等問題。
與此同時,長期過多追求GDP增速的粗放發展模式,導致了由大氣、水、土壤等共同構成威脅人民健康的立體污染。環境問題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生問題,影響社會安寧和經濟發展,考驗中共執政能力。
廈門、大連、四川什邡、江蘇啟東、浙江寧波等地先后爆發“涉環保群體性事件”;非法捕殺野生動物事件持續引發關切;不安全食品成為長期輿論關注點。
如何從制度和立法層面緩解減少公眾的環境恐懼感和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平衡公眾訴求與經濟發展關系,探索現代社會發展路徑,已成為中國發展中的重要命題。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環境治理都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也是難題。中國環保專家指出,必須用改革的辦法,從制度入手,將治理霧霾納入全面、完善、長效的機制體系和思維模式里。
十八大督促環保發展
中共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概念,并首次將生態文明寫入黨章。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重要的改革議題之一,并提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的中國,已經啟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環保部生態紅線劃分專家組組長高吉喜說,城市的治理、規劃就是控制污染的源頭,要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呼吁,推進水、電、氣、油等領域價格改革,讓污染者承擔更多成本。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陸浩在談及“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時指出,從根本上講,只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才能將節能減排納入有法可依良性發展的軌道。
未來,環保部將擁有更多法律權力,對環境破壞行為和相關責任單位采取更為嚴厲的懲罰措施,包括關閉污染企業,沒收污染設施、設備等。
此外,生態保護紅線的完善,將使可能產生污染的工業不得進入受保護的區域,包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
新環保法修改的內容,還包括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對舉報人的保護;擴大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等。
高吉喜認為,保護舉報人為草案四審中首次出現,為公民監督政府與污染責任人提供了制度渠道和良好環境,將鼓勵更多公民自覺參與到環保事業中。隨著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相應社會組織公益訴訟主體資格的確認,未來會有更多受到污染損害的企業或個人提出民事賠償要求,追究污染企業負責人責任。
中國環保法律體系包括30多部相關法律和90多部行政法規,作為主心骨的環境保護法,未來勢必與隨之做出修改的相關專門法律一起,形成中國生態文明保護的“制度籠子”,護航美麗中國。
環保儀器借此蓄勢揚帆
先河環保從事計量儀器、環保設備的研制開發;化工產品(不含化學危險品)、電子產品、五金交電、儀器、儀表、針紡織品、塑料制品、橡膠制品、通訊器材(不含無線電移動電話、地面衛星接收設備)的批發、零售;軟件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環境監測儀器的研制、生產、銷售;產品的自營進出口(法律法規、國務院禁止或限制經營的除外)。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服務,環境監測儀器的維修、運營服務。
公司下設北京和石家莊兩個產品研發中心。公司堅持自主創新引領企業發展,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在國際市場處于領先水平。近年來公司共開展科研項目70多項,其中“九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2項,“九五”技術創新項目1項,“十五”科技攻關專題1項,“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項,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1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引導項目1項,863項目3項,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1項。獲國家授權專利17項,軟件產品20項,獲得國家級新產品9項。
逐步轉型數據及運營服務商,智慧環保開啟行業發展新高度。我們認為,先河環保將逐漸從產品銷售商轉型為專業化的數據中心和運營服務商,在監測設備銷售逐步穩定之后,運維收入將成為企業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智慧環保是物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相結合的概念,它可以提升環境監測產業發展新高度,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必將給行業發展帶來新的空間。
轉向環境監測工業有機廢氣治理業務發展。公司與技術實力雄厚的全軍環科中心聯手合作,共同治理工業有機廢氣,由單一的監測轉向環境監測 工業有機廢氣治理業務發展,跨出環境治理領域的第一步,預期未來可以參與更多的環境治理項目。
(責任編輯: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