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公布《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城鎮建設運營中的雨水管理做出了詳細規定,對剛興起的雨洪管理行業發展有重要指導作用。
業內人士預計,二十年內我國雨洪防治需2萬億元投資,每年投資規模在1000億元左右。僅北京市就準備1年內在20個立交橋下建設蓄水池,其中最大容量可達幾十萬噸,最小容量在1萬~2萬噸左右。分析認為,水業股、管道股、水泵等環保設備股將會受惠。
另外,由發改委牽頭制定的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基本制定完畢,有望近期出臺。意見涉及示范區建設,旨在將生態文明理念與實際操作相銜接。此外,環保部已牽頭開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有望于2014年完成。
業內人士認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料成今后重要改革話題之一,相關的政策措施有望在三中全會前后密集發布,從而構建比較完備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以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為核心的環保產業有望開啟快速發展周期。
目前,我國環境監測設備在品種、數量、性能、質量上遠遠滿足不了實際工作中的需要。有關專家認為,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紅外測溫儀、涂層測厚儀、測振儀、測距儀、噪音計、照度計、屏幕亮度計、PH計、風速儀、水份儀、溫濕度計生產企業將向兩個方向分化,一類是大型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綜合性企業,一類是一批極其專業化的中小型企業,主要擅長某類技術或精于某種產品或服務,其特點是規模小、人員專、富于經驗。一大批生產企業迅速發展,開始改變我國環境監測領域只靠進口儀器的現狀。同時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設計單位、金融、市場中介實現溝通與互動,促進規模化生產企業和規模化市場的形成。
我國的環保投資規模受GDP基數不斷增大和占GDP比例持續攀升的疊加效應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治理投資將達到3.7萬億元,較 “十一五”增長70%以上,明年環保投資總額將在6000億以上,同比增長25%,是五年計劃中投資增速最高的年度。此外,“十二五”期間環境經濟政策將成為政策建設的重點,相關的經濟政策將直接催生環保行業的投資需求,并理順環保行業主要依賴政府投資的局面,打開環保企業的市場空間,如主要經濟政策(環境稅等)在2013年出臺,將推動相關行業投資需求迅速爆發。
(責任編輯: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