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月,浙江消保委聯合溫州質監開始對對部分有一定影響的微信(微博)食品開展比較試驗,隨機抽取熟肉制品、蛋糕、糕點等44個批次進行食品衛生指標檢測。食品安全檢測結果顯示:不符合國家標準25批次,不符合率高達56.8%。
浙江省消保委方面介紹,在抽檢的25個不合格批次中,有20個批次的產品出現了菌落總數超標的情況。菌落總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而菌落總數不合格主要在于商家殺菌的工藝不成熟,或是在運輸和存儲的過程中環境條件不合理導致的。
另外,大腸菌群超標現象也很普遍,25個不合格批次產品中有16個批次出現了該問題。不少食品甚至出現大腸菌群超標8倍的現象,這些在以往同類食品的監測中也是十分少有的情況。
調查人員分析,導致大腸菌群超標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污染,如加工器具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操作人員在上完衛生間后洗手不徹底,個人衛生狀況未達標等。
除此之外,微信(微博)食品的外包裝和倉儲、配送配送環節的問題也令人擔憂。
除食品外,浙江省消保委方面還列舉了微信朋友圈出售假冒化妝等案例。
盡管在檢查中發現了諸多問題,但浙江省消保委秘書長崔礪金表示,現在包括《消法》等在內的法規并不能約束微店的營銷,“目前是比較尷尬的時期,只能使用一般的民法通則來維權。我們希望揭示微信朋友圈內購物的陷阱,還消費者更多的知情權,同時也讓更多的微店家能認識到誠信是他們唯一的通行證。”
崔礪金同時呼吁,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對“微店”這個問題給予關注,及早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將朋友圈真正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