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15博鰲亞洲論壇進入分論壇討論階段,在當天上午9時舉行的“食品安全國際共治”討論中,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各國政府共同的責任。
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擔負著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監督的重要職責。進出口食品面向的是全球,作為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的支樹平在論壇中強調,“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食品安全可以說是全人類,尤其是各國政府大家共同的責任。
“全球的經濟在發生變化,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在這個新情況下,食品安全形式也日益嚴峻復雜。”對此,支樹平認為,有三大方面值得關注,分別為全球食品貿易在迅猛增長;全球食品的供應鏈更加復雜多樣,貿易自由化,原料的供應已從本地化為主轉向全球化為主;全球食品安全的問題應該說更加突出、凸顯。
支樹平表示,從全球看,2004年到2013年這十年間,全球食品的貿易額從1.3萬億噸現在增加到3萬億噸,就是增加了131%。而中國,十年間從514億噸現在已經增加到1850多億噸,增長了260%多,正好是全球貿易量的兩倍。過去一年,中國進口糧食有一億多噸,大豆凈增7200多噸,其他植物油進了900多萬噸,水產品300多萬噸,肉類260多萬噸,包括牛奶是240萬多頭。應該說中國為全球貿易額持續增長注入了活力。當然這種增長,一方面促進了貿易的發展,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伴隨著安全的壓力也在增大。
“像今天來的大企業都是全球頂尖的食品企業,這些企業的原料基本上來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他們的產品也是輸向全球各地四面八方。這種供應鏈的復雜化,也給我們食品安全的保障帶來了壓力,而且也切實增加了難度。”支樹平說,目前,全球經濟在放緩,有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現在在質量管理上的成本變得就有些投入在減少。
他說,國家質檢總局每年在進出口環節上都要處理十幾起食品安全檢測的應急事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布,比如說轉基因等生物技術的現代發展,隨著像電子商務新型業態的出現,應該說食品安全遇到了新的挑戰,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務可以說更加艱巨。
據支樹平介紹,中國是既是食品生產大國,又是消費大國,也是進出口大國。中國政府在食品安全上是非常重視的。不僅各級政府從各個層面上重視食品安全;同時,在進口環節上也采取了一些嚴格措施,如入境前,嚴格準入,入境時嚴格檢驗檢疫監管,入境后,要求企業建立嚴格追溯制度;另外,在出口環節,中國出口食品質量是有保障的,國際上也有比對。多年來出口食品一直保持在99%以上的合格率這應該說為全球的食品安全做了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