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兩條鯽魚測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問題。”近日,浙江省級食品安全區創建系列活動開啟,由南湖區食安辦組織的15名志愿者來到市區農翔路農貿市場,參加“公眾點題 政府檢測”活動,志愿者毛海慶很關注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所以第一個點題,要求檢測水產品。
檢測人員隨毛海慶來到一家水產攤位前,隨機挑選了兩條鯽魚,稱重、付錢,并做好登記。毛海慶是一家水生動物防疫中心的負責人,因此對水產品的養殖有所了解,“這幾年加強監管后,非法添加孔雀石綠等現象沒有了,但要檢測一下,是不是還存在抗生素殘留等問題。”
現在,市民對水產品的安全也越來越重視,另一名志愿者李鳳英要求對河蝦進行檢測:“現在很多人講健康,肉吃得少了,魚蝦吃得多,我家也經常買這種河蝦來吃,就是不知道好不好。”
志愿者們不是瞎點題,除了是自己常買常吃的農產品,挑選檢測對象時還很有針對性。在一家豆制品攤位前,來自秋涇橋社區的志愿者李正要求對開洋豆腐干進行食品安全檢測,他挑選的不是那些有品牌的產品,而是散裝的。“大品牌的不抽,要抽就抽沒品牌的、那些小作坊生產的,看看是否達標。”李正詢問了攤主,了解到這些開洋豆腐干是余新一家小作坊生產的,這讓他有點不放心。
“我要求檢測蘑菇,尤其是那些特別白的蘑菇。”百花社區的志愿者張曄說,她看到微信上有的文章說蘑菇等食用菌種植過程中使用了劇毒農藥,采摘后又用藥水漂白,她要看看到底有什么。
檢測人員介紹,一般15天左右會出結果,主要檢測內容,像豆制品是添加劑、水產品是藥物殘留、肉類是獸藥殘留等。此次,區食安辦聘請了來自紹興諸暨的浙江華才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進行檢測。
區食安辦相關人員介紹,這次節日食品“公眾點題 政府檢測”活動,是省級食品安全區創建系列活動之一,有200多人報名,他們從中邀請了15人,作為志愿者,現場點題檢測,并對檢測活動進行監督;共抽檢15批次,主要包括蔬菜、豆制品、水產品等品種,檢測結果將通過網站、報紙等公布。
“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要求越來越高,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動力,要更有效地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區食安辦相關人員表示,通過加大執法力度,人人關注、參與,形成“社會共治”的局面,可以更好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讓百姓吃得放心。現在,公眾可以通過南湖區市場監管局網站、南湖區市場監管局微信公眾號等,方便地點題需要檢測的食品,并且可以在區市場監管局上查看檢測結果,而點題的群眾個人也會收到反饋信息。
嘉興市南湖區從2012年起就推出了食品質量“公眾點題 政府檢測”活動,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由公眾點題檢測食品500多個批次。區市場監管局通過網絡、信函、調查表等途徑,收集群眾認為需要檢測檢驗的食品品種,并由區食安辦進行統一抽檢,委托專門機構進行檢測。這種辦法搭建起了政府與公眾的溝通橋梁,發揮出社會中每個人的力量,提高了食品安全監督透明度,也提升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消費信心。
(責任編輯: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