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環境監測市場不斷壯大,監測服務業迎來了新機遇,未來4年監測市場或超1200億。
環境治理,監測先行。一向以“小而精”著稱的環保細分領域——環境監測雖然整體體量小,但集中度較高。“十三五”開局之年見證了各種環保法規的紛紛出臺落地,環保稅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河長制作為環境治理的基礎。進入關鍵節點2017年,環境監測在政策“暖風”的吹拂下,同樣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隨著政府愈發重視環保工作,環保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長通道。在環保工作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監測儀器也明顯受益,并在污染減排、土壤調查等重點環保領域發揮著重要技術支撐作用,發展勢頭向好。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能夠更好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同時,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也是實施環境監督的重要手段,是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的重要依據,將這一工作深入地貫徹和落實,對于環境管理有著積極的作用。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宮正宇介紹,目前,全國基本建成了一張龐大又復雜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包括城市的,包括區域空氣的,包括背景空氣的,包括酸雨的,包括沙塵暴,還有溫室氣體的監測。
2017年2月20日,環境保護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峰表示,到2020年,建立起天地一體化的監測管控體系和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持續提高生態環境的監管和執法能力。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數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對于環境監測工作將持續加大力度,環境監測儀器有望長期受益,期間趨勢包括:土壤質量檢測將迎來大幅增長、重金屬檢測促進環境改善、惡臭有望拓展檢測發展空間、微型傳感器挖掘出新的潛力等等。
回望過去的十年歷程,國產環境監測儀器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雖然高端環境監測儀器仍被進口產品占據90%左右的市場,但在中低端產品中,國產儀器憑借及時的維護、較低的采購價格和維護費用,已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尤其是污染源在線連續監測、煙塵煙氣連續監測、SO2及NOx檢測、水質常規監測方面,國產儀器已占70%-80%。
鑒于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及其相關技術是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的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的基石,在我國環境監測與保護工作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報告大廳《2016-2021年中國環境監測儀器儀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分析認為 ,隨著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全線展開,環境監測將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
根據中投顧問報告的預測,“十三五”期間環境監測產業的市場空間將超1200億元。未來市場增長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監測網絡范圍的擴大,從地級市向縣級市擴展。“十三五”將大面積啟動以縣級行政單位為主要依托的“省控點”網絡建設;二是監測指標的增加,VOCs和重金屬監測將成為兩個巨大的新市場;三是監測領域的擴展,由大氣、水向土壤領域拓展;四是監測空間的擴展,從地表向地下和空中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