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在“食品安全標準與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已經與國際社會接軌,尤其是在標準種類、數量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
他指出,當前,在食品領域存在著很多摻假行為,雖然很多食品摻假行為并沒有危害,其中食品安全標準問題是關鍵。據他介紹,中國的食品質量標準和食品安全標準各不相同,重疊領域有大約5000項,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對于這部分重疊的監管盲區進行了清理,其中食品產品標準由原來的799項減少為79項,食品包裝標準由原來的269項減少為22項。
此外,陳君石還表示,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已經與國際社會接軌,尤其是在標準種類、數量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中國在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制定方面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由一個“沉默的觀察者”變成了現在的“積極參與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陳君石強調,目前中國食品安全標準方面還面臨著諸多挑戰,關鍵點在于各個標準制定者之間的協同關系,是否能夠相互合作、共同促進,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檢測問題。此外,中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能力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察處副處長張磊表示,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公眾的食品安全感受與食品的安全狀況密不可分,也與公眾對各類食品安全風險因素的了解認知程度密切相關,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中。
目前,公眾對于食品相關事件的安全風險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如染色饅頭、摻假羊肉、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等。因此,張磊表示,開展風險交流有利于公眾科學理解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有利于公眾理解實施的風險管理措施,能夠提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背景摘要
“食品安全標準與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銀行全球食品安全伙伴項目(GFSP)共同發起,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國家食藥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農業部共同主辦,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承辦。
會議就國內外食品安全形勢、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發揮的作用、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交流、食品行業自身食品安全管理等熱點議題,邀請來自FAO、WHO、GFSP、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愛爾蘭、荷蘭、新加坡等國際組織和國家的專家展開研討。
(責任編輯: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