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具備一定專業技術的第三方污染源自動監測社會化運營單位開始興起,使自動監測設施運營維護管理更加專業化,亦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服務平臺。此舉不僅保障了自動監測數據準確、可靠,亦為企業節約了監測運營和維護成本,得以把精力投入到生產中。
蘭州水污染事件,讓公眾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的城市用水安全。環保部明確指出此次事發與蘭州市對自來水監管不力有關,蘭州市也承認“監管不夠到位”。盡管蘭州自來水污染事發一周已過,但“市民至少飲用8天含苯自來水”引發的制度拷問,遠遠沒有停止。蘭州市自來水水質常規檢測如何進行,供水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有何分工,常規水質檢測是否有第三方機構?
據了解,水污染事件發生之前,水質檢測數據均來自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作為自來水公共產品的供應方,該集團是自己在檢測自己的產品。自己檢測自己,這在供水安全領域是個例還是普遍的現狀,企業的自查能否保證供水安全?近年來,環保產業界一直在呼吁推動工業污染治理第三方運營的進程,也得到了環境主管部門的肯定和鼓勵。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曾表示,向霧霾等污染宣戰,不是向老天爺宣戰,而是向粗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宣戰。李克強說,今年要主動加壓,加大降耗力度,確定能源消耗強度下降3.9%,減少2.2億噸煤炭消耗。環保業人士認為,主動出擊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據估計,我國工業污染占總污染的70%以上,是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認為,原因一是由于缺乏社會責任和有效監管,工業企業自覺控污減排的意識比較淡薄。更主要的是,目前我國工業污染治理依然沿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業自行解決治理問題。
環境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這是環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創新。“通過市場機制引入專業化第三方,可以使排污企業從自身并不擅長的污染治理工作中解放出來,集中力量投入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去。同時,也帶動環境服務業、保險業、金融業的發展,促進環境科技進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持續發展能力。”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建言,在國內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旨在突破目前“誰污染、誰治理”的既有指導原則和思維定式,走出一條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國際通行治污做法的新路子。
在國際上,工業減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業以合同的形式通過付費將產生的污染交由專業化環保公司治理。一方面排污企業由于采用專業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達標排放率;一方面政府執法部門由于監管對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執法成本;此外,還刺激了環保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三得。
第三方治理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環保單位的專業化程度高,專業技術人才密集,掌握與運用內外先進環保治理技術工藝快捷,能夠做到主業突出,心無旁騖,治污效率高效果好等。正是由于具備這些優勢,第三方治理就更加適應于化工園區和聚集區,也就更容易在諸如草甘膦含磷廢水,農藥、染料等高難度“三廢”治理中大顯身手中。
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市場在一時熱點下,不少行業中小企業蜂擁而上,但因其缺乏技術資金,研發能力低、低水平重復多,儀器質量和性能不能與國外產抗衡,壽命往往很短。中小企業在線監測儀器的系統配套生產能力低,跟不上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管理不夠規范,產品種類少,趨同化嚴重,高端儀器儀表智能望洋興嘆。
第三方運營模式需要運營結構具有強大的融資能力,而這對于目前現金流普遍不足的環境監測企業來說,無疑仍具有巨大考驗。相關專家普遍建言,解決融資問題的良方,一是盡量加大財政補貼的力度,二是加快引入社會資本建立環保產業基金,大規模投向商業模式清晰、盈利前景良好的環保細分領域,環境監測領域就可列為重點投入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