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境監測行業如雨后春筍一般拔地而起,除了政府職能外的檢測機構發揮著巨大作用,第三方環境監測企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規范環境監測行業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規范第三方即社會從事環境檢測業務機構行為,日前《浙江省環境監測機構行業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發布。《公約》共16條,強調了規范環境監測行業行為,協調同行利益關系,維護行業間的公平競爭和正當利益,推進浙江省環境監測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目前,浙江省社會從事環境檢測業務機構有160多家,大部分都為省環境監測協會會員單位,從業人員共有6000多人。雖然社會環境檢測機構發展迅速,參與環境監測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量”的要求。但是各檢測機構綜合素質良莠不齊,監測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均存在較大差距,部分社會環境檢測機構之間存在惡性競爭、無視市場規則、采取超低價格競標等情況。
針對這一情況,浙江省環境監測協會起草《浙江省環境監測機構行業自律公約》,并在日前召開的社會環境檢測機構會員大會上通過。要求各會員單位要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地位,確保檢測過程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預、影響,并對檢測報告、評價分析報告等內容和結論的正確性、科學性、公正性負責。
在杜絕違規經營上,《公約》嚴禁會員單位超出資質認證認可范圍開展經營;嚴禁向無資質或資質與檢測業務不符的機構和個人分包或轉包檢測業務;嚴禁以掛靠、合作、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變相出賣、出租、轉借檢測資質證書;嚴禁違反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程序開展監測業務(包括樣品采集、保存、檢測、評價等);嚴禁接受委托方的非法違規要求,不得以任何原因偽造、篡改檢測數據和出具虛假檢測報告;嚴禁以明顯低價報價等不正當手段進行惡性競爭等。
在監督上,會員單位每年1月底前,要向浙江省環境監測協會報告上一年度《公約》執行情況。對于違反本《公約》的單位,經浙江省環境監測協會查證屬實并經2/3以上行業簽約成員同意,根據情節輕重,分別給予下列處理:告誡,責成限期改正;協會內部通報批評;通過協會網站公開批評;通報省質監、環保部門依法查處,并納入企業誠信“黑名單”;通報資質管理部門,建議責令其停業整頓、降低或吊銷資質等級。
同時,要求及時保養環境監測儀器設備,保證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和準確可靠,確保檢驗條件符合規范要求。各會員單位要加強合作交流,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水平,促進技術進步和行業發展。